常德市社科类社会组织、社科普及基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延安革命传统教育行系列报导篇三:枣园、南泥湾
篇三:枣园、南泥湾(9月7日)
第四站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讲解老师亲切地称之为解放前的中南海。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为中央社会部驻地,曾改名为“延园”。期间,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革命领导人在此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 ,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枣园保存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张闻天等革命领导人窑洞旧居。培训班共产党员在中共“五大书记”领导集体铜像前合影留念,表示要在党中央的带领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培训班共产党员在中共“五大书记”领导集体铜像前合影留念
第五站南泥湾,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当时,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 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党中央、毛主席在边区发动了军民总动员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经过中共中央集体研究,选中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却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南泥湾,1941年3月,王震军长带领八路军三五九旅身背钢枪,手握镢头在南泥湾的荒山野岭中开辟出万顷良田,使昔日的“烂泥湾”变成稻田翻绿浪,度过了经济危机,度过了生活难关。我们今天到的南泥湾,绿油油的稻田,青青的山头,如果不是边上座座窑洞,我们都以为回到了江南。参加此次培训的党员同志表示:我们要将南泥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文/唐旭东)
(编辑:雷春嫍)
(审核:曾景昌)
(签发:李云峰)